图片名称

20%虫酰肼悬浮剂的内容和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

2021/09/15 00:00

去年兰溪市晚稻白叶枯病发生面积扩大,发病品种增多。因此,我市今年单季稻白叶枯病仍存在潜在发生流行风险,老病区存在大发生风险。各种植户应加强田间检查,暴风雨后,受淹田块和去年发病的老病区、感病品种要及时清渍排水,并喷施对口药剂进行预防,对已发病有零星病斑或已产生中心病株田块及周围畈水稻畈片重点进行多次用药防治。防治药剂:亩用①20%噻菌铜悬浮剂100~120克,②20%噻唑锌悬浮剂100~120克。

第三个时期是大喇叭口期,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是玉米螟,玉米螟主要以幼虫危害玉米的心叶和茎秆,低龄幼虫在心叶内危害叶片,长出的叶片上留下排整齐的孔洞,高龄幼虫开始钻蛀玉米的茎秆,被害后的茎秆一旦遭遇大风,很容易折断。严重影响玉米叶片的光合作用。可在玉米螟发生初期,用14%氯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10~20毫升,兑水20~30公斤均匀喷雾,可有效杀死危害玉米叶片的害虫。

(2)灌浆期倒伏:灌浆期,是籽粒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自然灾害的高发期,一旦遭遇大风和强降雨,最容易发生倒伏。一般植株倒伏后,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变差,严重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阻碍有机养分制造、积累和运转,导致籽粒不能得到充足的养分而成为秕粒。因此,应及时喷施叶面肥,也可以用4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20毫升+99%磷酸二氢钾200克,兑水15~20公斤均匀喷雾。可以快速补充叶面营养,避免下部叶片腐烂。减轻产量损失。

第四个时期是玉米的穗期,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是第三代玉米螟、第三代黏虫和蚜虫,第三代玉米螟主要危害玉米的雄穗和果穗,雄穗被害后,造成花粉量减少,果穗被害后造成穗粒数减少,甚至引起大量籽粒霉变,造成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第三代黏虫主要危害玉米的叶片,被害后的叶片上留下大量的孔洞,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此外,还有玉米蚜虫,不仅危害玉米的果穗,还可危害玉米的叶片,造成玉米植株生长发育不良,从而影响玉米籽粒灌浆。每亩用14%甲维·虫螨腈悬浮剂10毫升,或14%氯虫·高氯氟悬浮剂20毫升等药剂,任选一种采用植保无人机进行喷雾,即可有效预防这些害虫的危害。

玉米吐丝期是第三代玉米螟的发生盛期,也是防治玉米螟的第二个关键期,可用19.4%甲维·氯虫苯可分散油悬浮剂10毫升,兑水20公斤均匀喷雾,重点喷施玉米果穗,不仅可以防治玉米螟,还可以兼治甜菜夜蛾等害虫,持效期长效果好毒性低。

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方法,种子可选用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或戊唑醇悬浮种衣剂等进行拌种。在细菌性条斑病发病初期,或符合发病条件的时候,就可以全田喷洒800倍液53.8%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芸苔素内酯,或者用400倍液77%硫酸铜钙+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爱多收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均匀喷洒。为了提高杀菌的效果,可以加入有机硅农药增效剂等成分。常见的用于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剂还有中生菌素,春雷霉素,蜡质芽孢菌,荧光假单胞杆菌,宁南霉素,乙蒜素等。好了,的分享就到这里,欢迎关注,喜欢的朋友点个赞再走吧。

近期我市大风天气比较频发,极易造成大面积倒伏现象,从而导致大幅减产。针对不同情况,要做好防范。一是科学施肥,提高植株的抗倒伏性。如氮肥后移、氮肥总量控制、后期喷施含钾叶面肥等技术。二是科学灌水,严防风雨天气来临前进行灌溉。三是抖落雨珠,减轻。因风雨而倒伏的,可在雨过天晴后,及时抖落茎叶上雨水,减轻压力帮其抬头。四是喷施杀菌剂和磷酸二氢钾。对于已倒伏无法恢复的,用4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20毫升+99%磷酸二氢钾200克,兑水15~20公斤均匀喷雾。可快速补充叶面营养,避免下部叶片腐烂,将产量损失降到。

就给大家介绍一个除草的补救药剂,这个药剂就是20%双氟·氟氯吡啶酯悬浮剂,该药剂是由10%的双氟磺草胺和10%氟氯吡啶酯两种成分复配而成的一种混配型除草剂。商品名。配方中的双氟磺草胺是一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具有内吸性好,耐低温能力强,在5℃以上就可杀灭多种阔叶杂草。配方中的氟氯吡啶酯是一种芳基吡啶甲酸酯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内吸传导性,被植物吸收后,通过植物细胞过度分裂,阻塞传导组织,导致植物营养耗尽而死亡。

公司主持制定了噻虫胺水分散粒剂行业标准,并参与制定了代森锰锌产品国家标准,以及嘧菌酯悬浮剂、嘧菌酯水分散粒剂、氰霜唑悬浮剂等行业标准。公司拥有发明专利近300项、农药登记证,被评为。在的中国农药行业制剂销售排行中,公司2017-2019年均名列前20位。

赤霉病是一种空气传播病害,孕穗至扬花期是条锈病的高发期,为防止条锈病暴发和流行,一旦出现发病中心,就要及时用药防治,采用方法进行防治,结合一喷三防,每亩可用唑醚戊唑醇悬浮剂30毫升+22%噻虫·高氯氟悬浮剂30毫升+99%磷酸二氢钾200克,兑水20~30公斤均匀喷雾。可以有效防治条锈病的蔓延和流行。

螺虫乙酯+呋虫胺:该配方被称为蚧壳虫的终结者,在蚧壳虫若虫分散转移期,分泌蜡粉形成介壳之前,可用22.4%螺虫乙酯悬浮剂+20%呋虫胺可溶性粒剂4000倍液喷雾,该配方作用速度快,可穿透叶片蜡质层实现渗透层移,并很快达到叶片反面,向上传导,可达到正打反死,杀虫彻底的效果,有效降低害虫基数,持效期4周左右。

防治稻飞虱:一般使用20%呋虫胺悬浮剂30-40毫升/亩,根据稻飞虱发生情况合理调整用药量。防治时期为卵孵或低龄若虫高峰期,稻飞虱虫量发生多时往往是各种虫态均有,应在田间稻飞虱达到防治指标用药(穗期百丛虫量1000只以上)。施药时用喷足水量,施药时保持3-5厘米水层5-7天,有利于提高杀虫效果。

噻霉酮:是噻唑类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作用,并有内吸活性,可以防治烟草野火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柑橘溃疡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等细菌性病害,还可防治赤霉病、黄瓜霜霉病、梨黑星病、苹果轮纹病、马铃薯黑胫病等真菌性病害。根据,登记含有噻霉酮成分的药剂信息有20条,主要剂型为悬浮剂、水乳剂、可湿性粉剂等。

大蒜抽薹前,温度快速回升,加上浇水次数增多,田间湿度大,再加上阴雨天气增多,为大蒜病害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其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病害就是大蒜的叶枯病和锈病,叶枯病多发于叶尖,初呈花白色小圆点,扩大后呈不规则或椭圆形灰白色至灰褐色病斑,上面着生黑色霉状物。锈病多发生在叶片中部,在叶片上出现多个隆起的夏孢子堆,破裂后散出大量铁锈色的夏孢子,严重时可布满整个片,造成叶片提前干枯,这两种病害传播蔓延速度快对大蒜叶片的危害十分严重,防治又非常困难。在发病初期,可用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60克,或4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20毫升,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

针对该病湿度大环境下发生快、损失大的特点,一定要用两种成分的细菌药,间隔3天-5天喷施一次,比如用36%的春雷喹啉铜悬浮剂加3%的噻霉酮水分散粒剂,或者是20%的噻唑锌悬浮剂喷雾,连阴天可以喷粉防治。同时浇水一定根据土壤的墒情和天气,切记连阴雨前千万不要浇水,更不能大水漫灌,并且下雨时一定关闭风口,以防雨水淋到棚内增加湿度,这也是前后放风口处该病发生严重的主要原因。

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内容转发自互联网,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转至联系我们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